学术会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会议 > 正文

【会议综述】“大国博弈与中亚的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日期:2016-11-25    作者:     来源:     点击:

 

 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主办的“大国博弈与中亚的未来”国际研讨会20161029日至30日在山东省泰安市隆重举行。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曹现强、书记盖玉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由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主任马风书主持。中国驻前苏联武官、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少将王海运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出席会议,并分别做了题为《大国博弈对中亚安全形势的影响及中俄战略合作》、《从“一带一路”倡议视角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俄罗斯的关系》的主题报告。王海运少将还从战略性、政策性、现实性、针对性四个方面对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中心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指出中心应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向高端智库研究发展,通过培养领军人物、广泛凝聚社会智力资源、在专业和大众媒体上扩大话语权,不断扩大中心的影响。国内外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分别就大国在中亚的博弈及其对中亚安全形势的影响、在“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下深化和加强中国同中亚及俄罗斯的合作、近期俄罗斯及中亚政治文化的发展情况展开了深入交流和广泛探讨。

一、大国在中亚的博弈及其对中亚安全形势的影响

王海运少将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中亚地区是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枢纽、多个大国利益交汇之地。新时期大国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博弈存在升温趋势,对中国来说,中亚地区是西部战略方向的直接周边地区,应对美日来自海洋方向进行战略围堵的战略后方,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的首发示范地区,加强与中亚地区各国的合作对中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大国在在中亚的博弈的升温有可能造成如下局面:一、存在发生“颜色革命”和“民主动乱”的危险;二、地区国家间的矛盾有可能激化;三、“三股势力”或再度激活,伊斯兰极端势力的祸水开始向中亚蔓延;四、中亚国家与中俄的关系以及上合组织的团结面临挑战。在此形势下,中俄必须努力消除大国博弈对中亚安全形势的消极影响:一是将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全稳定作为中俄战略协作的重点方向;二是充分发挥中俄地缘优势及既有合作机制的作用;三是充分利用美国的战略错误压缩其影响空间;四是将构建“欧亚全面伙伴关系”作为凝聚地区国家的一面旗帜;五是要适当调整上合组织建设的战略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打造“新兴力量战略协作平台”。

陆南泉指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在不断尝试启动后苏联空间的一体化进程。近几年,俄罗斯一直积极推进欧亚经济一体化计划,构建欧亚经济联盟。其力图实现的意图有:经济上,通过建立统一的经济空间加强经贸合作,以克服俄面临的经济困难;地缘政治上,强化与扩大在独联体地区特别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对外政策上,将这些国家联合在一起,以更有力地应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压力,避免独联体国家被国际社会边缘化。而推动这一进程,首要的关键点是推进中亚国家的一体化,以便进一步强化俄罗斯与中亚的合作。从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看,中亚一体化的前景并不乐观,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包括中亚各国对待欧亚经济联盟的态度不一、中亚各国本身的经济特点以及中亚各国之间的矛盾。同时,苏联解体已经20多年,新成长起来的一代必然会对中亚政局产生变革性影响。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教授那传林以美国和中亚各国在打击毒品方面的合作为例,强调美国在中亚地区博弈中非传统性因素的介入。美国与中亚地区禁毒信息协调中心CARICC的得到了美国的资金援助,尽管美国和中亚地区打击毒品的合作有多种渠道,但不管多边还是双边美国都是禁毒基金的主要来源国。另外,双方在打击毒品犯罪方面实现了信息共享。以禁毒斗争为舞台,美国保持了在中亚军事领域之外的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法存在。同时美国、俄罗斯以相关组织为依托的以禁毒名义上的地缘政治斗争仍会继续下去。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黄栋在规范性外交视角下分析了欧盟的中亚政策,指出欧盟对中亚政策的不断完善,欧盟中亚政策的规范性政策目标主要包括人权、法治、善治和民主等,且着重突出了善治的重要性。同时,欧盟还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工具,以引导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转型。欧盟中亚政策中规范性目标扩散的路径包括与“政治条款”挂钩的贸易政策、对外援助、政治对话、人权对话等。但欧盟中亚政策中的规范性外交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种种挑战,例如如何平衡价值输出与经济和能源收益之间的关系,在中亚政策上欧盟内部尚存在分歧,欧盟内部一系列危机对中亚政策具有较大影响,中亚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等。

二、如何深化和加强“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下的中国同中亚及俄罗斯合作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兴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下深化中国同中亚及俄罗斯的合作,首先要在制定政策时保证利益的共同性、相似性、相关性,尽量满足双方的根本利益。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注重对中亚、俄罗斯政策的研究,加强投资风险评估和组织机构建设,保证中国在中亚及俄罗斯的利益。

马风书教授对冷战结束以来中亚一体化的几种方案及其动力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尽管中亚国家签署了诸多合作和一体化文件,但大都形式大于内容,务虚而不务实,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1.地区一体化的内动力严重不足,一体化主要依靠外力的推动。主要表现为,各国政治和外交关系不睦,合作理念淡漠;地区内各国经济结构相近,互补性不足,竞争性加强;各国发展差异拉大,开展合作的起点有别;在合作项目上因各国诉求不同,难以达成共识。2.外部动力相互掣肘甚至战略目标相互冲突。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应努力与俄罗斯合作,掌握中亚未来一体化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以实际合作效益推动地区一体化想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

俄罗斯总统直属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Д.萨夫金副教授就中亚一体化的边界问题进行了论述,用大量数据分析了俄罗斯、中国和美国推动中亚一体化的内涵、范围和取得的成效,指出在该领域俄罗斯明显处于领先地位,具有更多的优势,而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联盟的对接是中国介入和加强中亚一体化的新的强大动力。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马荣久指出,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中,要植根于日益提升的国家实力以及政治和外交能力,并着眼于有效推进自身在中亚和周边的利益诉求,要积极发挥中国在上合组织中的作用,积极倡导地区制度框架下的合作共赢,构建基于共同利益、共享规范的命运共同体,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集体身份”的塑造者。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展妍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比较的基础上,从战略定位、目标性质等方面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势,指出“一带一路”是放眼于全球的大战略,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崛起背景下,中国全面对外开放和重塑全球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放眼全球,与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聚焦地区相比,战略定位上的差异显而易见。而这种战略定位上的差异可以避免中俄在中亚地区产生竞争关系。从性质上看,“一带一路”既不是一个区域一体化机制,也不是国际或地区组织,而是一个旨在进一步促进沿线各国间政治互信与务实合作,同时带动周边国家地区共同发展的经济倡议,没有附加的政治条件作为经济合作的交换,没有同“欧亚经济联盟”类似的直接的地缘政治意图。其中“一带一路”最大的也是最有魅力的特点在于“开放”、“包容”,尤其是对不发达经济体的开放和包容,强调平等互惠的合作。这也是对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尝试。

三、近期俄罗斯及中亚政治文化的发展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臧秀玲分析了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发展态势、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向,指出在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发展态势方面,选举制度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形成相对稳定的“一党主导、多党并存”的政党格局;政党对政权存在依附关系,形成只有“政权党”没有执政党的局面;“统一俄罗斯”党为主导的政党格局依然稳固,但也受到政治现代化思潮的冲击和影响等。俄罗斯政党政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党与政权关系相脱节,政党对政治影响力有限;精英主导的政治模式与政党脱节;国家政权支配下政党自身建设不完善,政党独立性不足等。在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向方面,俄罗斯政党政治中“统一俄罗斯”党将主导政坛;中央权威主义仍将对俄罗斯的政党政治起主导作用;随着多党制渐趋成熟,政党现代化将成为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向。

俄罗斯总统直属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А.伊弗多基莫夫分析了俄语在中亚的现状及前景,指出受俄罗斯族移民因素和中亚地区去俄罗斯化的影响(例如哈萨克斯坦努力提高哈族语言地位并且鼓励哈族语言的使用),以及英语、中文等的冲击,中亚地区说俄语的人数不断下降。面对此种趋势,俄罗斯应加强与中亚地区教育体系的对接,比如学历认证、提供奖学金等,鼓励中亚地区学生进入俄罗斯大学学习,保证俄语在中亚国家的普及率。

研讨会闭幕式由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主任马风书主持并致闭幕词。

 

 

 

62.9K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滨海路72号 邮编:266200

电话:0532-58630301,58630339

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