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上午,由研究生院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第26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在洪家楼校区3号楼222教室举行,台湾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所长顾长永教授做客“稷下风”为政管学院的老师和研究生们做了题为“南海风云再起——美国重返亚洲之分析”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杨鲁慧教授主持。
顾长永教授首先对当前学界所说的“重返”议题进行了解析,他指出在当前国际和地区局势发生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美国重返亚洲及其对东亚地区安全局势的影响已经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近期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存在的领土与主权争端背后隐约可见美国亚太新战略的影子。美国的“重返”在形式上是一种创新,实际上美国从未离开过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美国此次高调“重返亚洲”与此前其在亚洲的战略存在相比,在战略目标和力量部署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不同,由此也给热点频生的东亚地区局势注入了更多新的变量,南中国海问题便是对这一形势变化的真实体现。如何认识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以后的东亚地区局势,已经成为理论学术界必须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新命题。
随后,顾教授分别从美国的作为、中国的回应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反应等三个层面对美国重返亚洲政策调整的进程进行了翔实的回顾和总结。他认为,在美国层面,这既是奥巴马执政时期对亚太安全与地区和平发展的重视以及其全球战略调整的发展趋向,也折射出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亚太地区在全球政治安全与经济发展中角色和地位在迅速上升。在中国层面,由于当前中国内外事务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所以一方面中国针对美国的战略调整和亚太地区的新变化而做出了快速反应,但是由于相对薄弱的制度化的机制还有待完善,所以在决策层面还存在不足。而东南亚各国目前虽然在涉及本国领土与主权问题的议题领域态度比较强硬,但是在东盟这个框架下,各成员国暂时还基本能做到协调一致,不会出现大的波动。综合来看,美国重返亚洲与南中国海问题之间可以说是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并贯穿着不同大国的战略利益诉求。
在此基础上,顾教授以建构主义的视角,从理论高度对南海风云变幻的现状进行了着重分析。他指出,作为三种不同的国际体系无政府文化,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不同程度的存在于东亚地区的诸多层面,在美国重返亚洲的背景下,是采取相互敌视的霍布斯文化、还是选择以竞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洛克文化或者强调非暴力和互助朋友关系的康德文化,是中国以及东亚各国面临着的重要抉择。作为地区争端凸显的南海问题,霍布斯的丛林法则并不应成为唯一选择,三种不同的文化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各行为体必须厘清自身的身份和利益,进而界定和规范自身行为,在互构中推动地区局势向良性化方向发展。面对美国重返亚洲以及南海争端新的发展态势,行为体之间的认知与互动必不可少,当前陷入安全困境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各国缺乏主动的认同建构。
讲座中顾教授独到的视角和形象化的案例激发了听众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在讲座的互动阶段,顾教授与在座师生就南海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中菲、中越关系以及南海局势的未来发展、中国崛起与美国重返亚洲之间的关系、东南亚的政治民主发展进程、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相互认知以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究范式的理论内涵等话题进行了积极而热烈的交流。顾教授妙语连珠的精彩回答和富有亲和力的幽默感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顾长永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台湾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教授兼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变迁、东南亚华人、海峡两岸与东南亚关系发展比较研究等,已出版《东南亚政治学》、Southeast Asia in the New Century: An Asian Perspective等十余本中英文专著,在《欧美研究》、Asian Survey等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四十余篇,在东南亚研究学界拥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应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的邀请,6月17日至19日顾长永教授访问了山东大学,杨鲁慧所长与顾长永所长就今后两所的学术合作与交流等一系列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并与亚太所部分学者就学科建设以及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进行了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