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总结2013年工作并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开展科研协同,尽快取得实际成效,2014年1月23日,山东大学“山东城镇治理与规划协同创新中心”在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召开首届理事会暨科研平台主任会议。
根据会议议程,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成向理事会汇报了2013年各协同单位的协同情况、前期科研活动、与地方政府合作、学术期刊创办以及外联外宣等事项,并就2014年申报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准备工作及前景做了说明。目前,中心在山东大学政管学院的牵头下,在与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环境学院和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共同发起成立协同创新中心的基础上,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哲社学院、威海校区法学院,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交通学院和东南大学出版社先后作为协同单位加入到中心,使中心以城镇治理与规划为中心的科研链条更加完整,科研队伍更加壮大,学术平台更加开阔,具备以新型城镇化为中心,全方位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实力。
其后,协同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王洪军介绍了中心科研平台建设和设置情况。中心目前已设有科研基础平台、政治治理平台、公共管理平台、经济与信息化平台、文化平台、社会平台、生态环境平台、空间规划平台、区域规划平台、城乡规划平台、建筑平台、景观园林平台和交通平台共13个科研平台。各个科研平台已经确定并上报各自的研究项目。
随后,各协同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就中心下一步工作、各单位协同情况尤其是各科研平台间的开放、共享和资源整合进行了探讨。
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学院院长任瑞波认为,道路交通和轨道交通是城市群的基础,城镇规划与政府交通规划的衔接对于中心相关研究成果的落地和应用十分重要。加入到中心后,已经召集相关研究团队,确定研究课题,同时能够为中心在交通领域的外联提供支持。
山东师范大学人资环学院副院长王成新指出,该院在山东空间城市信息、人口城镇化、济南都市圈规划、黄三角规划、济南产业规划以及乡村城镇规划等领域具备雄厚基础,已经开展了相关工作,希望在申报2014省中心时整合已有成果,充分反映中心科研潜力。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方雷就中心的下一步发展提出建议,认为中心已经具备了充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关键是如何集约发展,以展现特色;要注重打造坚实的理论创新支撑,科研基础平台除了打造硬件建设,还要注重为其他平台提供理论支撑;同时还要加强内部机制建设,充分开发资源。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高迎刚副院长提出,该院将结合自身优势,在公共文化培训、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为城镇化研究做贡献。山东大学哲社学院高鉴国认为,中心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研究基础雄厚,协同单位搭配合理,但要注意各科研平台间的协调整合,使各个平台分工更明确,更有侧重点,从而发挥“1+1〉2”的效应。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法学院赵沛提出,应该加强城镇治理原则的基础研究,从而提高中心科研的整体性。
最后,山东大学政管学院院长、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兼理事长葛荃做总结发言,安排中心下一步工作。
一、中心运作机制要按照“中心统领、独立运作、资源共享、实利双赢”的模式进行运作。中心统领就是要发挥各协同单位的协同优势,充分发展中心的协调协作功能,制定中心工作路线图、时间表,及时协调各单位、各平台的科研规划和科研进度。独立运作旨在充分发挥各单位、各平台的主体性和相对独立性。各单位、各平台要充分发挥学术平台科研拓展的独立性,结合自身研究兴趣和专长,积极申请项目与课题,经费独立支配。资源共享意在体现协同创新中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各单位、各平台的科研资料、成果信息汇集在中心,实现共享。一方面是数据共享,做好硬件建设和科研数据库建设,争取成为政府决策的智库;另一方面是人员共享,打破单位和平台界限,在中心内加强科研人员的协作。实利双赢是中心科研人员艰辛的科研付出,最终获得丰厚的科研成果和科研资金双重回报。
二、2014年核心工作是申报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工作,各单位要群策群力,加强协调,做好充分准备。
三、做好《政治与城市》以书代刊工作。要充分把握东南大学出版社提供的集刊出版机遇,以中国城镇化发展为主题,对中心的科研成果进行集中展示;要采取各种方式,包括举办专题论坛、召开研讨会等方式,扩大集刊知名度。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尽快发征稿通知,完成第1期的组稿工作。
中心执行主任王成主持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许从宝、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马品磊、山东大学政管学院副院长邢占军、中心秘书长王元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