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的行动方案
发布人:bkjxsdu 发布时间:2022-04-07 11:25:22 点击次数:2574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逐步形成鲜明时代特点、扎实育人内涵、突出山大特色的劳动教育格局,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育人目标,体现时代特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符合学生教育规律与成长特点,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变革,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需求,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以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与“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为目标,以“强素质、广覆盖、提质量”为要求,彰显家国情怀、崇实品格、担当精神、创新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突出山大特色,形成劳育体系。依托我校办学实际,面向一校三地,结合各培养单位学科与专业特点,发挥“三全育人”功能,调动各部门劳动教育优势,加强校内统筹协同,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拓宽劳动教育途径,贯通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形成具有山大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三)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在开展劳动教育工作中理顺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加快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的人才培养,大力吸引外部资源与外部力量,积极融入我校人才培养过程。
三、育人目标
通过开展广泛劳动实践、夯实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突出拓展培养功能定位,融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过程性评价,强化劳动教育实施,培养劳动精神,丰富劳动知识,锻造劳动能力,端正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让劳动成为山大学子的生活方式,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四、行动举措
(一)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1.建立大学生劳动清单制度。整合各类劳动教育机会,挖掘一切劳动教育元素,形成家庭劳动场域、学校劳动场域、社会劳动场域,在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各方面,围绕本科生、研究生不同学段实际发展需要和能力素养,设计必选、自选两大板块,各培养单位应围绕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出台院系层面劳动教育清单(附件1),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接受劳动教育。(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团委,本科生院,各培养单位)
2.围绕志愿服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发扬新时代劳动精神,围绕科研提升、生活帮护、心理辅导、学业帮扶、赛会服务等五个方向开设校内“学雷锋志愿服务岗”;进一步优化支教团、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培育学生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事件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各培养单位应紧密结合“星愿行动”和谐校园建设计划、“青春耀齐鲁”服务社区行动等项目矩阵,组织实施志愿服务劳动实践项目。(责任单位: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团委,本科生院,各培养单位)
3.优化校园实践岗位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以“立足校园、服务社会”为宗旨,发挥本科生勤工助学岗、研究生“三助一辅”等劳动教育功能,在校内设置劳动育人公益岗,通过优化岗位设置、加强劳动培训、健全考评机制等环节,强调劳动实践岗位体验。各培养单位积极组织参与,并结合实际探索开设院系“三助一辅”岗位。(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各培养单位)
4.结合学生宿舍日常生活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聚焦宿舍内务劳动,设定宿舍劳动值日制度,营造宿舍文化氛围,塑造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第一场景,多维度培养学生具备扎实劳动技能、朴实劳动观念,各培养单位定期对学生内务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并在各类评奖评优中予以体现。(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各培养单位)
5.依托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进一步组织实施学生全员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做大做优“服务山东·山大方案”硕博服务团专项、“乡践计划”返家乡等社会实践,各培养单位指导学生利用假期实践深入田间地头、车间、工地、商场、医院等劳动场所,开展立项实践并提供相关支持,推动学生充分了解社情国情,提升综合劳动能力,营造劳动实践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团委,各培养单位)
6.强化专业实践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各培养单位应紧密结合专业特点,推动学生通过实习实训、走访调研、生产实习等各类专业实践,增加社会实景劳动机会,引导学生关注专业发展的前沿实践问题,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团委,本科生院,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各培养单位)
7.加强就业指导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聚焦国家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各培养单位通过精准实施“青鸟计划”,开展校企对接联络,依托“校园引智”“名企‘开放日’”“助力就业·展望未来”等就业促进专项行动,组织学生到基层党政机关、国企央企、社区基层等参与实习锻炼,下沉就业一线,参与行业劳动。(责任单位:团委,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各培养单位)
8.融合创新创业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依托校院两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借力“创街、创园、创平台”功能区,依托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赛事,通过创业导师指导、开展团队组建、实施项目立项、建立运营空间等举措,强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促进知识学习、创新创业与劳动实践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团委,本科生院,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各培养单位)
9.深化合作发展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依托企业系、校友系等相关资源,加强产教、科教、医教融合,尤其是加强与新兴产业、企业合作,加强校地双方互补,提供更多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岗位,选拔一批劳动教育项目,各培养单位应结合学科特色、专业特点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提高社会力量支持程度。(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团委,本科生院,合作发展部,服务山东办公室,各培养单位)
(二)全面构建山大特色劳动教育课程
10.强化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主渠道、主阵地,将劳动精神、劳动理念融入思政课程,各培养单位应积极探索在专业课程中融合劳动教育元素,围绕劳动法律、劳动关系、劳动社会保障、劳动卫生安全等内容,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建立劳动教育课程群。(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团委,本科生院,各培养单位)
11.推动劳动教育充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本科学段深入融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拓展培养计划强化劳动教育实施;研究生学段依托三助一辅、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培养环节对劳动教育内容做出明确要求。各培养单位按照劳动教育要求,建构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学生专业劳动能力与素养。(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团委,本科生院,各培养单位)
(三)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
12.强化劳动教育项目建设。加强系统规划,深入挖掘并综合利用食堂餐厅、图书馆、工程训练中心、各院所实验室等校内公共区域劳动元素,持续开展“美好‘食’光”“实践馆员”“校园种植体验”等一批具有山大特色的劳动教育项目,发挥后勤保障部在劳动教育场所、劳动实践岗位的供给作用,推动各培养单位加大劳动教育实践项目供给。(责任单位:团委,后勤保障部,图书馆,工程训练中心,各培养单位)
13.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发挥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国际志愿者日的教育功能,探索设立“劳动周”“劳动日”;组织开展劳动相关社团活动、劳动技能与成果展示、“劳动的青春最出彩”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团委,各培养单位)
14.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与研究机构。将劳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发展规划,校内聘请专业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等组建劳育师资队伍,强化和发挥研究生导师作用,落实劳动教育工作量;校外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邀请道德模范、青年工作能手、工程师、企业家、优秀创客等充实到劳育师资队伍中;各培养单位逐步构建起富有自身特色的劳育师资队伍体系。成立劳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依托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政教育研究项目等开展专门研究。(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团委,人事部,本科生院,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与思政培训中心办公室,各培养单位)
15.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支撑保障机制。各部门、各培养单位应为劳动教育提供经费支持,积极吸纳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明确各方责任,做好应急与事故处理。逐步健全劳动教育支出保障机制和教育管理保障体系。(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团委,本科生院,财务部,各培养单位)
16.建立健全劳动考核评价机制。各培养单位结合劳动教育开展要求,制定学生劳动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其中劳动教育本科学段不少于32学时,研究生学段根据培养目标和学位基本要求对课时和考核方式作出规定。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把劳动素养培育过程、结果评价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与评优评先的必要参考。开展“劳育名师”“劳动之星”“劳动模范班级、团支部”“文明示范宿舍”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团委,各培养单位)
五、组织领导
17.组建领导小组,强化工作推进。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附件2),办公室设在学生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协调推进会议,做好劳动教育内容优化、政策保障、举措落地。
18.加强协同联动,科学组织实施。各单位凝聚共识合力,在交叉领域做好联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工作体系,加强劳动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发挥我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效,共谋共促学生成长成才。
19.夯实各方责任,紧抓工作落实。威海校区、青岛校区、齐鲁医学院应结合校区特点与实际,创造劳动教育条件,拓展劳育项目,指导督促域内各单位落实方案要求。各培养单位要建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劳动教育工作小组,抓好本方案的贯彻落实及经费条件保障工作。附属中学可根据中央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另行制定实施方案。
20.总结先进经验,做好宣传推广。在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总结提升,充分利用网络、校报、广播电视等媒介,及时宣传报道典型做法和先进个人,加强舆论引导,扩大覆盖面,在校内外各级媒体推广新时代劳动教育“山大做法”,蓄积新时代劳动教育“山大经验”。
附件:1.山东大学劳动教育“7+N”清单
2.山东大学劳动教育领导小组
附件1
山东大学劳动教育“7+N”清单
1.每周周四确定为宿舍卫生劳动日,利用周四7-8节课时间,以宿舍为单位集中开展宿舍卫生清理。
2.每学期确定一天为公共卫生劳动日,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一次集中公共劳动服务。
3.每学年利用周末时间参加一次生产劳动,组织学生赴劳育基地开展生产劳动,深入一线结合专业开展专业劳动。
4.每学年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社会实践,结合专业开展一周的岗位体验、实践调研、理论宣讲、母校回访等实践活动。
5.每学期完成一次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围绕专业所学,依托社区志愿服务基地,开展服务性劳动。
6.每学年参加一次创新性学术竞赛,围绕“互联网+”、“挑战杯”、研究生创新大赛等赛事,参加一项比赛,形成一件创新作品,锻炼提升学生创造性劳动水平。
7.开设30门劳育课程,内容包含劳动技能类、工匠文化类、劳动美育类等,每个学院结合专业课,设置劳育类专业课程,实现劳育课程的全覆盖。
N:设立勤工助学、三助一辅等劳育岗位N个,发挥资助类岗位劳动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劳动实践水平。
附件2
山东大学劳动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郭新立 樊丽明
副组长:王君松 吴 臻 李术才
成员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人事部,本科生院,财务部,后勤保障部,合作发展部,服务山东办公室,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与思政培训中心办公室,图书馆,工程训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