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现强,男,山东大学校长助理、本科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获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先后承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已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以上,于专业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主要从事行政理论、城市治理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精耕讲堂,治学严谨,因材施教,诲人不倦,鼓励并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累计培养百余位优秀研究生。
曹现强教授事迹介绍
曹现强老师,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兼任全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政府战略与公共政策研究会副秘书长、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政府重大决策风险评估专家、山东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特聘专家、山东省机构与编制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济南市委决策智库专家等职务。
一、学高为师,教化从容;行高为范,砥砺无穷
学识扎实,知行合一树榜样。曹现强老师于1985-1992年就读于山东大学哲学系,1996年返校筹建并任教行政管理专业,2006年晋升教授,2007年为英国巴斯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1年为美国克拉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3年为日本冈山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培训与交流活动。他长期专注于政府治理改革、城市治理与公共政策、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与评估等的教学与科研研究,在公共服务供给与监管、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服务型政府建设等方面成果突出、造诣深厚,是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的楷模和榜样。
言传身教,踏踏实实做学问。曹现强老师先后承担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与体制改革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的合作治理模式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与获得感提升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共享理念视域下的包容性城市治理研究”等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已出版《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监管研究》《当代英国公共服务改革研究》《当代西方行政管理体制》《公共管理学概论》《城市管理学》等10多部专著和教材,在《中国行政管理》《城市发展研究》等专业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严以律己,兢兢业业为教育。在日常工作中,曹现强老师始终以严格标准自我要求,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情,假期一如往常的忙碌、伏案奋笔疾书的凌晨、接连不断的会议以及顾不上吃的三餐已经成为他工作的常态。疫情期间勇于担当,坚守学校,筑牢防线,与师生同在。在山东大学2022年春季学期工作会议上,他指出:“要把精耕细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之成为以质图强、争创一流的思维范式、发展方式、工作模式,推动全校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力以赴做好‘聚势谋远’的‘后半篇文章’。”
二、精耕讲堂,潜心育人;严谨治学,师者仁心
常做常新,愿做红烛照杏坛。曹现强老师被学生公认为“治学严谨而不失风趣、博学笃行而又低调谦恭”的好导师。他将教学视为教师的天职,尽管工作事务繁杂,多年来坚持认真备课,持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学生不断进步、学业有成为最大乐趣。他主讲的《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经常有不同年级及专业的学生前来蹭课。在课堂上,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将抽象的理论寓于轻松幽默和通俗易懂的讲授中,对所讲内容信手拈来,展现出深厚的学术功底。
德才兼备,倾尽丹心育学子。曹现强老师以师心培育人,以师爱温暖人,以师道启迪人。学生的每一篇学术论文,他都反复推敲,从框架到正文,一改再改,不厌其烦;每封电子邮件、每条微信消息,他都认真阅读、耐心回复。在日常培养中,与学生们热情交流,督促学生踏踏实实做学问,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要“善于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指导学生在学术和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攀登、突破自我,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对遇到困难的学生,他耐心倾听、尽力予以帮助,用行动诠释师者仁心。
下自成蹊,收得桃李满园春。2020年,曹现强老师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中,张霞飞和杨秀勇获年度山东大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硕士研究生中,张婷婷、董江龙、魏汝嫱和朱鑫磊四人获年度山东大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其中张婷婷兼获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1年,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中,杨秀勇获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优秀成果奖;硕士研究生中,朱鑫磊获国家奖学金且多次荣获“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刁姿枫获山东大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所指导的博士生均先后多次在《公共行政评论》第五届青年学者论坛、第五届中国城市治理与学科发展研讨会暨中国治理学术年会、第二届新时代城市治理学术研讨会等高水平学术会议中做报告发言。
曹现强老师恪守着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以高尚的师德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执笔无言写春秋。”曹现强老师以其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以及知行合一的学术境界,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在春风化雨里得到成长。他不仅是学生的授业恩师,更是指引学生人生道路的一盏明灯。